|
守护云南高原湖:生态与发展的和谐共生之路时间:2025-04-21 云南高原湖泊作为中国断裂构造型湖泊的典型代表,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与生命系统,承载着700多万流域人口。近年来,云南通过法制化手段、“湖泊革命”攻坚战、完善考核监督机制等举措,推动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取得成效,但治理形势仍严峻,未来需持续努力,实现湖泊保护与发展的双赢。 一、引言云南,这片神奇的土地,以其壮丽的山川、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高原湖泊景观闻名于世。云南九大高原湖泊,宛如九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云岭大地之上,它们不仅是大自然赋予云南的宝贵财富,更是云南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。然而,随着人口的增长、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,云南高原湖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,保护与治理工作刻不容缓。 二、云南高原湖泊概况云南九大高原湖泊——滇池、洱海、抚仙湖、程海、泸沽湖、杞麓湖、异龙湖、星云湖、阳宗海,分布在滇中、滇南、滇西和滇西北地区,分属不同水系。这些湖泊各具特色,滇池被誉为“高原明珠”,周边景点众多;洱海湖水清澈,景色优美,是大理的著名景点之一;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,湖水透明度高,水质优良;泸沽湖以摩梭族文化和美丽的湖光山色闻名,有“东方女儿国”的美誉;程海湖水呈蓝绿色,富含多种矿物质;杞麓湖是通海县重要的水资源,对当地农业灌溉有重要作用;异龙湖周边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;星云湖湖内鱼类丰富,有“鱼米之乡”的美誉;阳宗海湖水清澈透明,周边有温泉资源,是度假休闲的好去处。 这些高原湖泊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,如调节气候、涵养水源、维护生物多样性等,还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它们是周边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,支撑着农业灌溉、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;同时,丰富的湖泊资源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,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 三、云南高原湖泊保护现状(一)政策法规层面近年来,云南省高度重视高原湖泊的保护与治理工作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,为湖泊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。2021年9月28日,中共云南省委、省人民政府印发了《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“湖泊革命”攻坚战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60条具体措施,全面打响“湖泊革命”攻坚战。此外,还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河(湖)长制工作的通知》《关于加强九大高原湖泊监督检查的意见》等机制文件,以及《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》《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省级财政奖补资金考核管理办法》等政策文件,进一步健全了湖泊保护治理的体制机制。 (二)治理行动层面在政策法规的指引下,云南省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治理行动。一方面,加强了对湖泊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,通过实施退塘、退田、退房、退人等措施,恢复湿地生态系统。目前,九湖流域生态保护核心区内已累计退出人口73585人,退塘、退田6.3万亩,退房309.1万平方米,恢复湿地5.6万亩,累计移民搬迁1.6万户、7.2万人。另一方面,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,2017年以来,在九大高原湖泊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3794件,有效遏制了破坏湖泊生态环境的行为。 (三)水质改善层面经过多年的努力,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的水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。2021年,滇池草海水质类别由Ⅳ类好转为Ⅲ类,洱海水质类别由Ⅲ类好转为Ⅱ类;2023年,抚仙湖、泸沽湖水质为Ⅰ类,阳宗海水质为Ⅱ类。水质改善的成效不仅体现在监测数据上,还反映在生态环境的变化中。一度踪迹难觅的海菜花在云南省各水域大面积盛开,这种对水质要求极高的植物成为湖泊水质改善的生动见证。 四、云南高原湖泊保护面临的挑战(一)污染源复杂云南高原湖泊流域人口密集、经济活跃,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源复杂多样。农业面源污染是湖泊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,化肥、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氮、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流入湖泊,引发水体富营养化;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对湖泊水质造成了严重影响。此外,湖泊周边的旅游开发、水上交通等活动也带来了一定的污染风险。 (二)治理难度大由于云南高原湖泊的地质构造复杂、生态系统脆弱,治理难度较大。一方面,湖泊的水文条件复杂,水流缓慢,污染物容易在湖中积累,难以自然净化;另一方面,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,恢复起来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。此外,不同湖泊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问题存在差异,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,这也增加了治理的难度。 (三)资金投入不足高原湖泊的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。目前,虽然云南省政府加大了对湖泊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,但与实际需求相比,资金投入仍然不足。资金短缺导致一些治理项目无法顺利实施,影响了湖泊保护治理的整体效果。 五、云南高原湖泊保护对策与建议(一)加强源头治理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,推广生态农业技术,减少化肥、农药的使用量,提高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。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,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,确保达标排放。加强对湖泊周边旅游开发和水上交通的管理,规范旅游活动,减少对湖泊生态环境的破坏。 (二)强化系统治理树立系统思维,将湖泊保护治理与流域生态保护、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,实施“退、减、调、治、管”等综合治理措施。加强湖泊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,建设生态廊道和环湖公路,引导人口和产业有序退出湖滨区。坚持“以水定城、以水定地、以水定人、以水定产”,合理规划流域内的项目开发和资源利用,减轻人口压力。 (三)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,加大政府财政对湖泊保护的投入力度,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湖泊保护治理。鼓励金融机构为湖泊保护治理项目提供信贷支持,拓宽融资渠道。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,提高资金使用效益。 (四)加强科技支撑加大对湖泊保护治理的科技研发投入,加强湖泊生态环境监测、污染防治、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技术研究。建立湖泊保护治理的科技信息平台,实现数据共享和科技协同创新。推广应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,提高湖泊保护治理的科技水平。 (五)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湖泊保护治理的积极性。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、举办科普讲座、开展志愿者服务等形式,普及湖泊保护知识,引导公众树立绿色发展理念,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湖泊保护的良好氛围。 六、结论云南高原湖泊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,保护好这些高原湖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近年来,云南省在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。未来,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、强化系统治理、加大资金投入、加强科技支撑和宣传教育,不断探索创新湖泊保护治理的模式和方法,实现湖泊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。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,云南高原湖泊必将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,为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 |